美國獨立研究公司 MoffettNathanson 再次重申對蘋果 (AAPL.US) 的「賣出」評級,並大幅下修目標價至 141 美元,遠低於目前華爾街分析師對蘋果的 241 美元平均目標價。蘋果週一(21 日)終場收盤為每股 193 美元,代表 Moffett 認為蘋果還有 26.94% 的下跌空間。
根據《CNBC》的報導,MoffettNathanson 共同創辦人 Craig Moffett 指出,市場尚未充分反映蘋果目前面臨的各項風險,未來股價可能進一步下滑,並下調了蘋果的長期獲利預期。Moffett 還說,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可能導致消費者購買力減弱,連帶影響蘋果裝置的銷售表現,且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日益升高的「反美情緒」,也可能對蘋果造成實質影響。
Moffett 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及中美貿易戰的升溫,將是拖累蘋果獲利的主要原因。儘管 Moffett 將短期每股收益略為上調至 7.20 美元,但他也指出,這只是消費者「搶購」以規避關稅的短期現象,難以持續。對於 2026 會計年度,Moffett 的預期也從 7.87 美元下修至 7.06 美元。
自 Moffett 今年初下調蘋果評級成「賣出」以來,蘋果長期本益比已從 32 倍降至約 27 倍。然而 Moffett 認為,基於市場「幾乎沒有調整」對蘋果的盈利預期,未來估值仍有下滑風險。他強調,無論是選擇吸收高額關稅,還是重建供應鏈,對蘋果而言都是代價高昂的「雙輸」。
除關稅外,Moffett 也強調蘋果在人工智慧(AI)商業化上的落後,並指出其尚未成功刺激 iPhone 的換機潮。此外,基於蘋果從 Google(GOOGL.US) 收取的搜尋引擎分成佔其經營利潤的四分之一以上,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正面臨的反壟斷訴訟也可能波及蘋果,帶來潛在法律與收入風險。
根據《彭博社》統計,2025 年第一季已有 23 家機構調降蘋果目標價,較去年同期增加 187%。摩根士丹利與高盛等大型投行,也將評級從「買入」調整為「持有」,甚至出現罕見的「賣出」建議。這類現象在過去十年中幾乎未曾出現,突顯投資人對蘋果未來前景的疑慮。
過去一個月,蘋果股價下跌了約 12%,過去三個月則累計下跌 17%。在 AI 投資熱潮持續升溫的當下,越來越多分析師傾向於將資金投入成長潛力更大的 AI 股,而非持續承壓的蘋果。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