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周一 (12 日) 報導,由日本軟銀集團 (SoftBank) 創辦人孫正義與 OpenAI 共同創辦人阿特曼 (Sam Altman) 攜手推動的「Stargate」超大型人工智慧 (AI) 基礎設施計畫,因美國關稅政策與市場不確定性陷入停滯。
儘管該計畫今年 1 月宣布時聲稱將「立即」啟動 1,000 億美元投資,並最終規模擴大至 5,000 億美元,但三個多月過去,軟銀尚未完成融資架構設計,也未與主要銀行和投資機構展開詳細談判。
知情人士透露,雖然先前已與瑞穗、摩根大通、阿波羅全球管理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及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等機構進行初步接觸,但受制於經濟波動、資金成本上升及便宜 AI 服務的興起,融資進展停滯。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強硬的貿易政策導致伺服器機架、冷卻系統和晶片等關鍵設備的關稅壓力增加,資料中心建設成本可能上漲 5% 至 15%。
AI 市場競爭加劇 投資回報成疑
除了關稅問題,市場對 AI 服務過度供應的疑慮也加深。微軟 (MSFT.US) 和亞馬遜 (AMZN.US) 已開始調整全球數據中心投資策略,亞馬遜雲端服務 (AWS) 近一年來成長放緩,加劇投資人對於未來需求的擔憂。與此同時,中國新創深度求索 (DeepSeek) 等推出價格更具競爭力的 AI 模型,也讓 Stargate 計畫的長期獲利能力備受挑戰。
儘管如此,阿特曼近日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仍強調,Stargate 首個數據中心已於德州阿比林 (Abilene) 動工,由甲骨文 (ORCL.US) 主導開發,預計成為全球最大的 AI 訓練設施。軟銀也正評估其他潛在據點,尋找具備良好電力供應和高回報潛力的地點,以推動後續發展。
軟銀仍看好長期回報 孫正義視挑戰為「小波折」
消息人士指出,軟銀在其願景基金 (Vision Fund) 下已組建 20 至 30 人的專責團隊推動 Stargate 專案,其中包括長期專注自動化與企業軟體投資的 Vikas J. Parekh。雖然目前融資進展不順,但軟銀仍預期,在五至六年內完成成本回收後,該專案可望帶來 15% 至 20% 的投資回報率。
軟銀長期投資人、Comgest 資產管理公司日本股票策略聯席主管 Richard Kaye 表示:「全球能推動這類超大型交易的投資者不多,但關鍵在於是否能達成穩定的資料中心使用率。」不過他也坦言,目前連孫正義本人恐怕都還未決定資金最終的流向。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