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鞋業公司 Skechers 近日宣布,將以每股 63 美元的現金價格,被 3G 資本收購其全部已發行股本。此項交易總金額達到 94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80 億元),預計將在今年第三季完成。交易完成後,這家擁有 26 年上市歷史的「鞋王」將正式退市,完成私有化。
Skechers 於 1992 年成立,以生產運動休閒鞋款為主,產品以舒適平價著稱,在中國市場有「鞋中老頭樂」的暱稱。1999 年,Skechers 成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24 年,Skechers 全球銷售額 достигна 89.7 億美元,僅次於耐吉(Nike)和阿迪達斯(Adidas),位居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
本次交易的買方 3G 資本同樣來頭不小。這家投資公司背後操盤過多個知名消費品牌,包括全球最大的啤酒製造商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漢堡王(Burger King)和亨氏卡夫(Kraft Heinz)等。3G 資本的創始人豪爾赫 · 保羅 · 雷曼(Jorge Paulo Lemann)更是連續七年蟬聯巴西首富。
近年來,3G 資本的投資活動相對低調,上一次公開動作還是在 2023 年第四季,徹底清倉了卡夫亨氏的持股。此次出手收購 Skechers,是 3G 資本近年來在消費領域的最大動作,也創下了鞋類產業有史以來最高的併購交易紀錄。
關稅與中國市場放緩 成私有化推手
Skechers 在業績表現亮眼之際選擇「賣身」,其背後原因引人關注。分析認為,中國市場成長趨緩以及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是促成這項交易的重要因素。
根據 Skechers 近日發布的 2025 年第一季財報,公司營收 достигна 24.1 億美元,年增 7.1%,創下新的季度銷售紀錄。然而,在中國市場,Skechers 的銷售額卻下滑了 16%,且已連續兩季出現雙位數下滑。
此外,美國近期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也對 Skechers 的成本結構造成了直接衝擊。數據顯示,2024 年,美國市場佔 Skechers 總銷售額的 38%,但其產品主要從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進口,其中約 40% 來自中國。
Skechers 在 5 月 2 日提交的文件中坦言,美國政府頒布的關稅政策及其稅率的不確定性,對公司的業務營運造成了重大風險,可能大幅增加公司成本,降低利潤率,並導致產品價格上漲,進而減少消費者需求,影響產品銷量。
在此背景下,Skechers 的私有化被視為公司應對貿易戰的策略性調整。透過私有化,Skechers 可以暫時擺脫公開市場的短期壓力,更有利於公司進行長期的業務調整。
3G 資本「溫和」收購策略引關注
本次交易中,買方 3G 資本的動向同樣備受關注。3G 資本以其獨特的投資策略和強勢的管理風格聞名,其投資邏輯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選擇一個市場規模巨大的行業;
- 收購經營不善但具有潛力的品牌;
- 派駐團隊進駐目標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在同一產業中不斷收購其他被低估的品牌,擴大市場佔有率,直到 достигна 極限,再尋找下一個投資目標。
從上述投資邏輯來看,Skechers 的確符合 3G 資本的收購標準。首先,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龐大,且預計未來仍將保持成長。其次,Skechers 作為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現金流穩健,業績表現良好。更重要的是,與競爭對手耐吉和阿迪達斯相比,Skechers 的市盈率相對較低,估值更具吸引力。
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3G 資本此次並未採取強勢的投後管理手段,而是選擇保留 Skechers 現有的管理團隊,包括執行長在內的所有成員都將留任。在公司策略方面,Skechers 也將繼續推行現有的發展策略,包括拓展國際市場、擴大直接面對消費者(DTC)業務等。
過去幾年,3G 資本以其激進的成本削減策略而備受爭議,其「資本極簡主義」的管理模式也引發了不少批評。此次對 Skechers 的收購,顯示這家老牌投資機構可能正在調整其投資策略,轉向更為「溫和」的管理方式。這種策略轉變,或許是 3G 資本在爭議聲中尋求突破和進化的體現。
消費產業併購潮湧現
近年來,消費產業併購活動頻繁,食品飲料、服飾、小家電等領域均出現多起重大交易,形成了一股併購小高潮。在這一波併購浪潮中,兩類企業表現尤為活躍:
VC/PE 機構: 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去年 5 月完成對肯德基日本的收購,將其私有化;方源資本與 Unison Capital 聯合收購日本珠寶品牌 Tasaki;紅杉中國今年初收購音響品牌 Marshall 的多數股權。
產業巨頭: 中國零食品牌三隻松鼠收購量販零食品牌「愛零食」、折扣零售連鎖品牌「愛折扣」以及乳飲品牌「致養食品」;元氣森林收購河南啤酒品牌汴京啤酒;雀巢收購徐福記剩餘股份,實現全資控股;安踏收購德國戶外品牌狼爪。
消費產業併購潮興起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併購是國際消費品公司實現規模擴張的常見手段。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許多消費品公司的估值處於合理區間,為品牌透過併購完善產業鏈提供了機會。
另一方面,對於 PE/VC 機構而言,消費產業具有較強的抗週期性,是優質的投資標的。前期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部分消費品公司估值下挫,正好為投資機構提供了低價入場、抄底優質資產的機會。
此次 Skechers 的私有化交易,無疑是這股消費產業併購潮中的又一重要案例,其後續發展以及 3G 資本的策略轉變,都將持續受到市場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