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極端高溫持續肆虐歐洲,多國氣溫突破歷史高點,世界氣象組織周四 (3 日) 發佈公報表示,歐洲多地正經歷極端高溫天氣,導致空氣污染激增,野火風險加大,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極端高溫周四蔓延到本就持續遭受乾旱侵襲的歐洲多國,奧地利、塞爾維亞和斯洛維尼亞均發佈高溫紅色警報。葡萄牙、義大利、希臘、德國等國也在經歷高溫「烤」驗。西班牙局部地區氣溫達攝氏 46 度,葡萄牙莫拉地區飆升至 46.6 度,法國創下 40.9 度的 6 月氣溫新高,義大利對 21 個城市發布最高級紅色警報。
公報說,本次席捲歐洲的熱浪源自非洲大陸,高壓系統形成「熱穹頂」效應,將空氣壓縮至地表附近,導致氣溫升高。稀薄或缺失的雲層讓太陽輻射直達地表,進一步加劇高溫現象,這類天氣模式可持續數日,甚至數周,促成大範圍高強度的熱浪。
由於城市熱島效應,極端高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在城市中更明顯。同時,極端高溫還會增加空氣污染和野火風險。
事實上,歐洲多地上月早就出現創紀錄高溫,異常性不僅體現在強度上,還在於發生時間的變化上,因為極端高溫通常出現在盛夏時節。
除歐洲外,美洲、非洲、亞洲部分地區也正經歷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氣溫,而在正值冬季的南半球,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國家 6 月經歷了破紀錄的寒潮。
公報指出,受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影響,極端高溫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各國氣象水文部門發出的預警以及協調制定的高溫與健康行動計畫,對於保障公眾安全和福祉正變得愈加重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警告,極端高溫已成「新常態」,氣候危機全面升級,為歐洲經濟和社會帶來嚴峻挑戰。聯合國氣候會議上周四 (6 月 26 日) 也決定將未來兩年核心預算增加 10%,以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極端高溫也導致歐洲多個產業陷入「高溫休克」狀態。農業方面,乾旱和野火加劇,西班牙等國玉米作物生長受嚴重影響,糧食安全疑慮加劇。
能源領域面臨需求激增與供應受限的雙重危機,法國核電廠因冷卻水過熱而關閉,西班牙和法國電力需求逼近峰值,太陽能發電效率卻因高溫下降。交通和基礎設施也受損,義大利電纜融化導致斷電,法國高速公路因山火關閉。旅遊旺季遭受重創,希臘、義大利等著名景點午間關閉,國際航班預訂量較一年前下降 4%。
高溫也帶來深層隱性成本,公共衛生系統承壓,西班牙和義大利戶外勞工死亡病例增加,醫院中暑患者激增。勞動生產力受拖累,研究顯示歐洲經濟成長率恐下滑 0.5 個百分點。
此外,極端高溫也讓社會不平等加劇,低收入社區死亡率風險高出 45%,弱勢族群面臨「生存隔離」。
面對危機,歐洲各國啟動緊急機制。法國開放市立游泳池,義大利免費開放空調博物館並限制戶外勞動,多國發布健康指南並實施用水限制。
研究預測,若不有效應對,到 2040 年,歐洲每年恐有超過 9 萬人死於高溫相關疾病,全球升溫若超過攝氏 3 度,死亡率恐增加三倍。
歐洲正積極探索適應氣候變遷的制度性轉型路徑,在這場與熱浪的博弈中,歐洲不僅面臨現實壓力,更需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解決方案。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