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門已成為政治常態,由國會兩黨長期在預算協商上的對立引發。最新的政府停擺始於 10 月 1 日,國會未能在財政年度開端前通過臨時支出法案,使聯邦資金中斷。這是美國總統川普兩任期間的第三度停擺,也是近七年來首次。截至周三 (5 日) 已持續 36 天,正式寫下美國史上最長政府關門紀錄。
民主黨要求臨時預算包含延長《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 Care Act, ACA)保費補貼及撤回對聯邦醫療補助計畫 (Medicaid) 的削減,但遭共和黨嚴拒,使談判陷入僵局。民主黨也提出應限制川普否決國會預算的行政權力,雙方對立升溫,讓關門遲遲無解。
停擺期間,白宮已推動解雇約 6 千名聯邦員工,並暫停對多個由民主黨執政州主導的清潔能源及運輸計畫補助。這將成為現代政府關門期間首度大規模解僱聯邦人員的案例。工會已提起訴訟,法官則下令暫停執行裁員行動,進一步凸顯此風波的嚴峻性。
為什麼政府會關門?
美國政府運作依賴 12 項年度撥款法案,必須由國會通過並交由總統簽署。在所有預算法案於 10 月 1 日前未能完成時,國會會先通過稱為「持續決議」(CR) 的臨時預算,以延長政府支出並維持正常運轉。
然而本財年國會無法如往年般通過臨時法案,最終在 9 月底前議程破局,使政府正式陷入資金缺口。這種情況下,各部門需依法律採取停擺措施,導致政府部分運作停頓。
上個財年國會共通過三次臨時預算補丁,最後一次時間落在 3 月,但今年未能及時再度延長,因此進入全面停擺。顯示持續性的政治僵局與缺乏共識正在侵蝕聯邦治理能力。
過去發生過多少次?
自 1981 年起,美國已出現 15 次政府停擺,反映政府對預算依賴的敏感性與政治衝突的常態化。其中,2018 年底至 2019 年初的停擺為第二長紀錄,起因為川普堅持在預算中加入 57 億美元邊境圍牆經費,使政府癱瘓達 35 天。
與此不同的是,停擺並不代表美國債務違約,後者情況更為嚴重。若美國突破債務上限,可能導致無法支付國債利息與社會福利支出,至今從未發生,但在 2023 年一度非常接近,引起全球金融市場恐慌。
這些事件凸顯,美國政治分裂與制度漏洞,讓政府運作時常面臨停擺風險,使行政效率長期遭受侵蝕。
政府停擺意味著什麼?
當聯邦資金中斷,各部會需劃分哪些業務屬於必要服務。許多行政業務停頓,非必要服務員工被迫無薪休假,但必要人員仍須無薪工作。雖然 2019 年國會立法保障政府復工後必須支付薪資,但白宮目前主張需另立條文授權才能支付遭休假人員薪資,引發法律爭議。
現階段約 65 萬名聯邦員工被迫休無薪假,另有約 60 萬人繼續上班卻領不到薪水。這些人包含邊境執法人員、航管員與國安相關單位,長期無薪勞動可能進一步削弱政府能力與民生信心。
哪些員工屬於「必要」?
各部會會依照對公共安全與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決定哪些人須在停擺期間繼續上班。若非必要員工仍持續工作,依《反超支法案》(Antideficiency Act) 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刑責。因此,多數機關必須嚴格執行用人規範。
政治任命高層仍需上任指揮必要業務。這也讓行政能力在預算停擺下變得更加集中,不同機構的運作差異也更為明顯。
哪些服務會停擺?
過往停擺中,國家公園、史密森尼 (Smithsonian) 博物館關閉造成民怨。本次雖仍開放園區,但多數面向遊客的設施無人管理,服務品質大幅下降。護照、簽證申請因行政人員休假而延誤,金融市場監理與職場民權調查也被迫停止。
由於重要統計機構包括勞工統計局 (BLS)、普查局(Census Bureau) 與經濟分析局 (BEA) 幾乎全面停工,市場與聯準會 (Fed) 缺乏官方經濟數據參考,使政策判斷與企業決策蒙上陰影。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FDA) 減少審查業務,可能造成新藥核准流程延遲。
影響已蔓延至民生、經濟與法規監理範疇,對民眾及市場信心形成現實衝擊。
哪些服務不受影響?
軍事、退伍軍人醫療與聯邦刑事調查等核心功能維持正常。川普已指示國防部使用 80 億美元研究資金挪用作為軍人薪資來源,但國會對合法性提出質疑,並強調無法永續支應未來薪給。
航管人員仍須無薪上班,停擺期間通常會出現請病假上升、航班延誤與取消增加等狀況。2019 年的停擺中,航管人員曾威脅全面罷工,使政府不得不急促尋求止損,凸顯其關鍵性。
郵政與 Fed 因自有營收來源而不受影響,部分政府仍可維持正常運作。
政府合約與民間企業受到什麼影響?
與聯邦簽約的民間企業多會出現收入短缺,包括涉及太空、基礎建設與清潔服務的業者。一旦政府無法履行付款義務,承包商只能暫停作業或遣散人力。
過去經驗顯示,這些約聘員工通常無法獲得補發薪資,使低收入勞動者風險更高。停擺時間越長,損失越難彌補。
社會補助與政府支票會受影響嗎?
社會安全 (Social Security) 與聯邦健保 (Medicare) 等屬於強制性支出,不需每年重新撥款,因此支票仍照常發放。然而,處理新申請、地址更動或補卡等業務會延宕,民眾服務體驗明顯受挫。
食品補助 (SNAP) 在 2018-2019 年停擺時依賴早前授權才得以維持。本次政府已告知法院將依命發放 11 月福利,但僅能支付 50% 配額,顯示福利安全網正在承受壓力。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