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周四 (6 日) 報導,美國股市自 4 月低點以來強勢反彈,累計飆升約 36%,一路無視多項警訊。然而,投資傳奇「股神」巴菲特偏好的估值指標正再度敲響警鐘。
巴菲特指標創高 警示估值偏高
被稱為「巴菲特指標」的股市總市值對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比率近期突破新冠疫情期間創下的高點,而該高點曾領先 2022 年熊市來臨。最新數據顯示,美股總市值約 72 兆美元,已超過美國 GDP 的兩倍,即便經濟成長創近兩年最快。
巴克萊衍生性商品策略師表示,此比值顯示股市估值過高,且市場情緒帶有泡沫色彩。雖然該指標並非完美工具,但「仍值得投資人警惕過度樂觀的風險」。
巴菲特過去警告,當估值比率升至當前水準,投資人形同「在玩火」。他亦強調不應單憑單一指標判斷市場高低點,背景及結構改變都會影響其解讀。
事實上,該指標過往亦曾出現誤判:今年 5 月曾暗示股市偏低估,隨後美股出現強勁反彈;2019 年指標閃警告後,標普 500 仍續漲創高。
巴克萊「狂熱指標」同步發出風險訊號
巴克萊 (BCS.US) 今年另推出一項衡量市場狂熱情緒的選擇權指標,用來觀察投資人情緒是否失控。該指標近期顯示,美股具有高狂熱情緒的股票占比達約 11%,遠高於 7.1% 的長期均值,並接近網路泡沫與 2021 年迷因股風潮時期的水準。
市場過熱疑慮已醞釀數月。標普 500 本益比攀至過往大跌前才出現的高度,空頭陣營也擔憂就業市場降溫與低收入消費者承壓將拖累景氣。然而,強健財報與人工智慧 (AI) 投資帶動經濟動能,使多頭氣焰仍盛。
企業獲利快速膨脹亦讓部分投資人淡化上述警訊。彭博行業研究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統計顯示,已公布財報的標普 500 企業中,逾七成的獲利較去年同期跳增近 13%,銷售成長刷新三年高點。德意志銀行報告稱,中位數企業年比獲利表現接近 15 年高峰,獲利成長也已擴散至更多產業,而非僅集中於大型科技股。
儘管美股即將步入季節性強勢期,巴克萊仍建議投資人保持戒心,採取「租賃漲幅」策略,在布局彈升行情的同時,適度鎖定既有獲利、降低下行風險。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