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宣布象徵兩大經濟體關係回暖的「廣泛貿易休戰」不到兩週後,中國購買美國大豆的步調似乎陷入停滯。
彭博引述匿名貿易商消息報導,在上月底一連串的採購、也是本季首次之後,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進口似乎有所放緩,目前並無新的出貨紀錄。
中國暫停進口的疑慮,加劇了市場的擔憂:作為美國大豆的最大消費國,中國是否會像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所聲稱的那樣大量進口美國大豆。
華府宣稱中國已承諾今年底前採購 1,200 萬公噸美國黃豆,未來三年每年也會採購 250 萬公噸。不過,中方尚未證實川普團隊提到的具體採購數字,但解除了對 3 間美國貿易商的禁令。
與中國達成的協議被視為對陷入困境的美國農民至關重要,可為他們帶來紓困。本季大部分時間,中方延遲購買美國大豆,這既損害了種植者的利益,也為北京在與華盛頓的談判中提供了一個重要籌碼。去年,美中貿易額超過 120 億美元。
大豆期貨在協議達成前的數週一路上漲,然而,由於市場擔憂中方採購意願不明朗,價格隨後便開始震盪起伏。
新加坡 StoneX Group 農產品經紀人 Kang Wei Cheang 表示,「業界許多人認為,中國採購 1200 萬噸美國黃豆的承諾更像是外交姿態,而非具體貿易協議。」
過去幾個月以來,中國已大量採購南美黃豆,以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因此,荷蘭合作銀行資深分析師皮斯托亞(Vitor Pistoia)指出,無論與美國是否達成任何貿易協議,中國未來幾個月的大豆需求都被預期將會下降。
根據業界估算,中國壓榨廠在巴西新作大豆上巿前,確實需要補一些 12 月到明年 1 月的船貨,但規模預料也只有幾百萬噸,遠低於華府提出的年度採購目標。
此外,交易員指出,美國大豆仍被加徵 13% 的關稅,若拿來壓榨將出現巨額虧損,讓中國的商業壓榨廠幾乎沒有動力去下訂美國船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