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形势波谲云诡,进出口贸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太平洋两岸的每一个细微举动,都牵动着从业人员的敏感神经。
就在前几天,一家做跨境物流服务的公司寻求港股上市。
格隆汇获悉,4月15日,深圳市顺友跨境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顺友物流”)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其保荐人是中信建投国际。
顺友物流是扎根于中国的一站式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提供商。
过去20年,中国的产品因其高性价比及质量而广受世界欢迎,跨境电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顺友物流也享受到了行业发展的红利。
不过,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2024年毛利率出现下滑,经营性现金流也转负。
那么,顺友物流的近况如何?跨境物流服务行业前景如何?接下来,让我们透过招股书来一探究竟。
顺友物流的创始人是姚云与王浩霖,2008年,二人在香港成立香港顺友国际物流公司,开始从事跨境物流服务。
2016年至2021年之间,公司前身集团的主要实体陆续成立,包括广州顺友、东莞顺友及顺友跨境有限公司等。
2021年5月,股份公司在国内设立,即顺友物流,注册办事处在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
截至2025年4月7日,姚云、殷留安夫妇连同安云投资、安云非凡及嘉德润和被视为一组控股股东。
姚云今年42岁,在公司担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业务指导及管理。
2022年9月,国家服贸基金向顺友物流投资了3000万元,投后估值为8.3亿元。国家服贸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商务部、招商局集团等于2018年1月5日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
顺友物流是一间扎根于中国内地的跨境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跨境物流网络运营。
公司立足珠三角,并已于中国内地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及东莞市,浙江省义乌市及宁波市,及江苏省苏州市,以及中国香港及美国开展业务。
过去几年,顺友物流曾向220个国家及地区运送包裹,横跨欧洲、北美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及非洲六大洲,日均运送包裹量约为13万件。
顺友物流主要提供直发物流服务,将包裹直接运送至海外目的地,其客户主要包括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卖家两类。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报告期),公司通过直发物流服务运送的包裹总量中分别有63.0%、59.1%及51.1%来自跨境电商平台。
除了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之外,顺友物流还与跨境电商卖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直发物流服务运送的包裹总量中分别有37.0%、40.9%及48.9%来自跨境电商卖家。
跨境电商卖家的包裹通过公司的跨境物流服务运送至电商平台的全球买家手中。公司的客户数量也稳步增长,由2022年的逾2400名增加至2023年的逾3300名,并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逾4000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于2023年及2024年的整体客户留存率均超过70%。
从业务分布区域来看,报告期内,来自北美洲的收入占比由23.4%提升至37.1%,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由32.2%增至33.8%,而来自南美洲、亚洲、大洋洲的收入占比则呈下降趋势。
在拓展新客户和新业务模式的驱动下,过去几年顺友物流的收入有所增长。
报告期内,顺友物流的总收入分别为11.84亿元、15.06亿元及15.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87.5万元、7346.5万元、4387.5万元。
报告期内,顺友物流的毛利率分别为6.2%、10.5%、6.7%。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提高,主要是由于B2C出口电商物流服务的强劲市场需求及国际运输运费下降所致。
而随着直发物流服务市场定价压力加剧,以及配送包裹总重量增加、配送包裹量减少,导致2024年的毛利率大幅下降。
采购端,顺友物流的供应商主要包括跨境干线运输服务提供商,以及尾程配送服务提供商。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分别占公司总采购额的47.5%、41.5%及32.7%。
销售端,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跨境电商平台及跨境电商卖家。报告期内,公司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45.8%、36.2%及28.9%。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60.2%、51.5%及52.4%,客户集中度较高。
其中,集团A是公司的最大客户,也是向公司提供跨境干线运输及尾程配送服务的五大供应商之一。据发哥推测,集团A可能是阿里巴巴。
当然,如果未来这些跨境电商平台客户削减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方面的支出,或提高其内部物流服务的利用率,那么将对公司的业务构成一定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顺友物流2024年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负,为约-2726.3万元;这主要是由于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有所减少,而同时一名主要客户的交易金额相对较高,贸易应收款项有所增加。而2022年及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正现金流量分别约为59.4万元及1.59亿元。
2024年顺友物流市场份额为0.5%,国内排名第九
2019年至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的GMV由9.3万亿元增长至17.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7%。
在跨境出口电商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出口电商物流市场的收入由2019年的4820亿元增至2024年的1.36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
随着经济及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于2029年,中国出口电商物流市场的收入预计将达到约2.04万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5%。
根据不同的交易主体,出口电商可以分为三大模式:
1、B2B出口电商,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跨国境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交换的电商活动;
2、B2C出口电商,指企业与个人消费者之间跨国境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交换的电商活动;
3、C2C出口电商,指消费者通过第三方企业或出口电商平台向另一消费者购买商品以促成交易的电商活动。
其中,B2B及B2C模式是中国出口电商物流市场的主要交易主体,于2024年分别占59.4%及40%。顺友物流所属行业为B2C出口电商物流行业。
B2C出口电商物流服务提供商采用两种模式,即直发模式和海外仓模式,两者的市场占比差不多,顺友物流主要提供直发物流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收入计,中国B2C出口电商直发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约为2878亿元。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中国B2C出口电商直发物流服务市场中,约有5000名服务提供商参与竞争,竞争较为激烈。
按2024年的收入计,前10名参与者仅占总市场份额的21.9%,其中顺友物流排名第九,市场份额为0.5%。
其中,在运输特货方面,顺友物流建立了“护城河”。特货通常包括带电池的物品、化妆品、厨房刀具等,对运输、专业文件及证书等有特殊要求。
报告期内,顺友物流为特货设置的直发物流服务的交易额分别为11.2亿元、14.11亿元及14.37亿元。以2024年为特货设置的直发物流服务的交易额计,顺友物流在中国排名第六,市场份额为1.8%。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形势下,顺友物流未来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自2025年初,美国政府已发布多项行政命令,对来自多个司法权区的进口产品实施额外关税,其中2025年4月10日,对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进口产品加征总额为145%的关税。
另外,此前美国对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公平零售总价值低于每人每日800美元的进口产品,实施免税待遇(最低豁免),此次也有变动——自2025年5月2日起取消该最低豁免。
考虑到美国针对中国电商公司的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已自2024年下半年战略性的缩减以美国为目的地的直发物流服务。此外,公司正不断扩大跨境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范围,并坚定地渗透新兴市场,例如拉丁美洲。
总体而言,顺友物流在过往几年营收有所增长,但是毛利率受物流成本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未来,公司能否在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开拓新的市场,实现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