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3月份漲跌不一,其中,滬指漲0.45%報3335點,一度站上3400點,深證成指跌1.01%報10504點,創業板指跌3.07%報2103點。
港股3月上旬三大指數整體在高位震盪,自3月20日後則持續回調走低,恆生指數、國企指數本月分別上漲0.78%及1.18%,恆生科技指數則下跌3.11%,本月市場整體呈現先揚後抑的行情。
南下資金3月淨買入港股1602億港元,創2021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淨買入,同時也是2016年底深港通開通以來歷史第二大月度淨買入(2021年1月淨買入3106億港元)。
今年以來南下累計淨買入港股4386億港元,為去年全年淨流入水平的約54%。恆生指數3月收漲0.78%,為連續第4個月上漲;恆生科技指數3月收跌3.11%,終結月線3連漲。
ETF方面,3月新經濟ETF溢價大漲27.82%(溢價率23.51%);金價飆升,黃金股票ETF、黃金股ETF漲超16%;創新藥逆轉,港股創新藥ETF、恆生創新藥ETF、恆生醫療ETF漲超9%。
3月,標普油氣ETF、納指科技ETF、納指100ETF跌超8%。
年初至今,新經濟ETF溢價漲超41%,港股科技ETF、港股科技50ETF、恆生創新藥ETF年內漲超30%。
截至3月31日,納指100ETF、東南亞科技ETF、納斯達克ETF、納指科技ETF年內跌超15%。
對於當下市場,國金證券指出,當下的A股、港股市場定價層面,國內基本面“退坡”正在逐步演繹,疊加海外風險攀升,將可能導致居民、企業資產負債表再次面臨走弱風險。這將進一步抑制居民、企業的信用釋放,加大M1下行風險。顯然,基本面“退坡”疊加M1下行,意味着企業“分子”、“分母”端均面臨調整壓力。此外,考慮到港股在經歷過年初至今顯著漲幅之後,其ERP水平已經創下2021年4月以來新低,反映短期情緒透支明顯,一旦國內、外風險抬升,將加大分母端估值波動率抬升。故我們維持市場“波動率”或趨於上行的觀點,中小盤成長風格將“切換”至大盤價值防禦,持續週期至少在1季度,直至“盈利底”跡象出現;考慮A股“市場底”已現+AI產業邏輯催化,預計科技成長依然具備部分結構性機會。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A股市場常有“四月決斷”的説法。4月A股將集中迎來年報、一季報和經濟數據等基本面信息,既是對政策執行效果的初步觀測,又是對於新一年各行業情況的展示。在眾多基本面數據集中公佈的時間內,四月市場焦點往往聚焦於基本面,四月的市場行情將對全年投資有重要指引意義。海外不確定持續,國內穩增長政策接踵而至,同時上市公司年報、一季報將陸續公佈,4月市場或將回歸基本面。本次為新“國九條”發佈一週年的年報時間窗口,短期建議關注上市公司公佈的分紅數據,紅利板塊有望階段性貢獻超額收益。中期看,DeepSeek引發全球資金對中國科技股重估,阿里Capex重回擴張期確認產業趨勢,本輪人工智能產業革命下的中國科技股估值重塑方興未艾。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和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被列為2025年前兩大工作任務,內需板塊和自主可控有望成為市場中期主線。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